其他
这三张经典老照片你一定见过!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?
点击“金台唱晚”关注
三张老照片,三个资深老记者,三段鲜为人知的故事——在《人民日报》历史上,曾经刊登过三张照片,见证了三段珍贵历史。
今日“金台唱晚”微信公众号推出《人民日报三张经典老照片的故事》一文,向您讲述老照片背后的历史。
1952年儿童节前夕,根据周恩来 “我们热爱和平,但也不怕战争”精神,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找到美术编辑阙文,让他根据这个主题拍几张照片。
阙文马上和北海幼儿园园长于陆琳联系,得知他们那儿养了一批鸽子,孩子们经常到北海公园放鸽子。5月31日,阙文约了中国青年报、健康报、体育报的一些摄影记者去北海公园,于陆琳园长带着一大帮孩子也来了,每人还抱了一只鸽子。
开始阙文拍了几张觉得非常一般,只在人物和鸽子的形式、构图上作了些安排,看不出儿童内心对鸽子的热爱。于是,他就用问话、交谈的方法,启发和诱导一男一女两个小孩,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真实感情。
阙文看看男孩又看看女孩,摸了一下他们的鸽子,问:“你们两个的鸽子谁的好呀?”
男孩高兴而俏皮地说:“我的好!”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鸽子,又看了一眼女孩的鸽子,然后紧紧搂住鸽子,侧着脑袋,一副非常得意的神情。
他的这种行动使女孩产生了强烈反应。她立刻转过脸来瞧着他,赶紧说:“我这个鸽子也很好!”
一瞬间,两个人物的情绪都达到了饱和点,阙文立即按动了快门。
《我们热爱和平》在当时苏联和朝鲜也影响很大。北京电影学院苏联专家伊万诺夫看到后,鼓励阙文报考电影学院。阙文是人民日报正式员工,报考电影学院需经上级领导审批。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、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都给予了支持。1956年,33岁的阙文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,从此走上了电影导演之路。因他的人民日报记者身份、翻译过俄文作品,上学后免修了政治、外语。
对这张摄影作品,阙文很少提及,稿酬之类的事也与他无关。他曾说:“是战争成就了这张照片,即使有稿费,我也会捐给抗美援朝的。”
▲1966年8月19日《人民日报》发表吕相友《毛泽东接见红卫兵》
在拍摄过程中,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吕相友发现,陈云因身体原因穿着呢外衣,刘少奇穿着中山装,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穿着便装来到大厅,与毛泽东交谈了一会儿后匆匆走出大厅,80岁高龄的董必武也去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绿军装。
吕相友在离毛泽东不足一米的城楼栏杆边探出身子拍摄,由于被挡在毛泽东和红卫兵之间,他听到城楼下的人们不停地喊着:“我们要看毛主席,不看记者屁股!”
照片发表在第二天的《人民日报》(1966年8月19日)上。照片很快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制成张宣传画在全国发行。后来又被大量制成纪念章,被印制在茶杯、书包、笔记本上,还被制成邮票,大量发行。“文革”结束后,以这张照片为图案的邮票在香港售价高达数千元。
起因是照片中毛泽东将帽子握在左手里,由于黑白照片和印刷的问题,帽子的轮廓看起来像一只脚。在那个年代竟敢发表脚踢毛主席的照片,是对伟大领袖的大不敬,这还了得!红卫兵们很快纠集了数十人,手拿皮带冲到人民日报社门口找吕相友算账。他们在报社门口一堵就是好几天,报社领导拿出照片向年轻气盛的红卫兵们解释半天,说明是印刷问题才算过了关。吕相友本人一连数日不敢出现在办公室,连午饭也是请同事从食堂带回来吃,若有拍摄任务,只好从报社边门出去。
▲1966年8月18日,吕相友在天安门城楼采访
▲1984年10月2日《人民日报》发表王东《小平,您好》
1984年国庆节,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只有一个在天安门广场内活动名额,按惯例应该还有几个名额,王东又去争取。直到9月30日快下班了,才得到通知,有一个金水桥名额,位置在天安门前金水桥中间东侧,那里专门给摄影记者搭了个平台。除了王东,上面还有新影、八一厂、中央电视台、人民画报、解放军画报的人。长镜头和三角架都在夜里运到了广场。广场已戒严,不必担心丢失,晚上还有人对器材进行安检。
10月1日那天,王东把一支1000毫米的镜头对准城楼上,可以拍到领导人特写;随手一台装了标准镜头的莱卡M3,用来拍摄群众场面。为了保证自己有一个更高角度,经验丰富的王东头天夜里请车队师傅用角铁和木板赶制了一个架子,并在半夜送到了金水桥,这样他就可以“高人一筹”了。
那天是阴天,空气不太透明,能见度较差,但人们情绪非常高涨。这是中断了多年的国庆阅兵式,全国人民以及许多外国友人都等着看壮观场面呢。军队、工业、农业、科教、文艺等各种整齐的方队都过去了,接下来的群众游行队伍顿时热闹了起来,队形不太整齐,说说笑笑就走过来了,记者们也没太在意。突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横幅,上书“小平您好”!这可是预演中没有的,看上去也不像是正规标语——白布上写的黑字,不太规范,言辞缺乏正规标语的严肃性。人们一下子蒙了,但很快反应过来,欢呼雀跃起来。王东没多想,赶快用莱卡拍了两张,只十几秒,这个画面就消失了。王东感到这是个很特别的镜头,不免有些激动,这样的口号从来没见过。晚上回来后他赶快制作了样片。大家都说好,电视里也看到了,要不要发稿却有点含糊,新华社和解放军报送来的照片里都没有这个画面。
报纸是不等人的。一版编辑开始挑照片,没选上;画刊(专版)编辑挑,没敢用。王东心中不免有点遗憾。最后二版准备发整版群众游行稿子,要配几张照片,当时二版主编保育钧(时任科教部主任,后任副总编)一眼就看上了这张照片,“就是它了!”10月2日见报,用了两栏半。从第二天开始,王东陆续不断接到祝贺电话。
据王东回忆,保育钧当时看到了电视画面还嘀咕,不知咱们记者拍上了没有。人民日报大胆刊发,不但使照片成了传世之作,还在同行中引起不小反响。新华社摄影部在总结国庆报道时说:“这次报道中的重要失误,是漏拍了北大学生高举‘小平您好’横幅游行的场面……”
《小平,您好》凸显出了非凡的意义和价值。从过去高呼“万岁”到对领导人亲切问候“您好”,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。
毛泽东与初创时期的《人民日报》
为什么这幅老照片感动了那么多人?
王东,一个视摄影为生活的人
“金台唱晚”期待您的关注!